产品搜索:
 
 
 
 
 
 
 
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会议

添加时间:2006-4-13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陆燕荪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会议”,是为了帮助我们机械行业的广大企业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十五”期间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深入了解和掌握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在技术层面上应该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提高企业领导在总体规划和协调本企业信息化时的科学性,以进一步加快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当前,积极推进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加入WTO大背景下,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保持我国机械工业持续、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做好行业工作、保证我国机械工业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7月18日,国家经贸委在广州召开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与改革工作座谈会”指出,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良好发展的态势,但由于起点低,其现状与形势的要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国家经贸委对下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把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同促进“三改一加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二是企业信息化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方针,特别是防止一哄而起、形式主义;三是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典型示范工程”,既把握其共同规律,又注意分类指导,以典型带动一般;四是要积极开展培训,为企业信息化培养人才。邦国副总理最近作出重要批示:加大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从解决企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加强统筹规划,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通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企业各项工作有大的改进,企业的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  
  
  就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我谈三点意见。  
  
  一、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坚持“统筹规则、分步实施”的原则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曾向大家提出了《关于推进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的若干意见》,将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大致概括为四个层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水平;二是采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改进产品的制造过程;三是利用信息技术集成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四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范围既包括了产品,也包括了制造过程,还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信息化都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一个项目就可以做完的“一件事情”。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统筹规划”就是要从企业的全局和长远的目标出发,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全面整合产品、制造过程、企业管理、社会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一个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对于一些志在全球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来说,就是要制定一个适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开发、制造、采购、销售及后勤支援,能够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企业内外信息流一体化的企业信息化规划。  
  
  应该看到,生产过程自动化是长时期以来制造企业现代化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管理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结果,而且也已经成为企业现代化所追求的另一个基本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日益广泛和深入的渗透,二者的越来越多。这种趋势不但表现在硬件上,更表现在软件上。其实,出现这样的趋势并不足为奇。因为,过程的控制实质上就是过程中信息的处理和加工。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计算机通讯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核心问题正在演变为生产过程的信息化问题。  
  
  因此,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管理的信息化正在走向一体化,从而形成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面对这样一个大趋势,企业领导的思维和管理方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企业不能再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管理的信息化作为两个问题分别地进行研究和处理,它们必须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加以研究,而且,要包括在企业统一的信息化规划之内,以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  
  
  “分步实施”则是指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要根据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需要的紧迫程度和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情况,分清应用项目的优先度,集中精力。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投入有效运行。当然,从技术上说,产品更新换代、改进产品制造过程、建设企业自身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与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原则上不存在孰先孰后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信息技术各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5年,如果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3~5年内不能发挥作用,那么这个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就有可能落后,甚至被淘汰,整个应用项目就有可能“得不偿失”。面对当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这样一个客观环境,我们大多数机械企业的经济实力又不很强大,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从企业业务活动的紧迫需要出发,买一点,试一点,装一点,用一点,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和使用,以减轻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压力。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可能使我国机械行业的广大企业以较少的投资和较低的风险实现高水平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步伐。  
  
  二、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该讲求“先进适用,务求实效”  
  
  “先进适用,务求实效”,是我们机械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先进适用”就是说,每个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都应坚持信息化建设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要坚持实际需要的原则。企业的每一项信息化建设都要完成本企业、本系统、本部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够产生重要作用的任务,解决实际业务活动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本单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增强或提高。我们机械行业的广大企业都应该清楚,在当前我国广大机械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甚至要有一点实用主义,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和紧迫程度来安排我们的工作重点和顺序进度,将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最前面,将最迫切要求完成的任务放在最前面,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实施的进程不断取得成效。同样,在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先进性进行评价与选择时,也要坚持先进适用的原则。信息时代一个重要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任何所谓最先进的信息技术都有可能在几年后落伍,企业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对技术解决方案要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论证,尽量选择技术先进又经济实用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与未来技术相衔接、设备能够兼容或共存的,能够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组织结构改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将技术的先进与经济性和可扩展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安全可靠、管理简单、便于扩展、易于使用”的要求。  
  
  “务求实效”比较明白,就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中要坚持效益原则。这个效益原则既包括社会效益,更突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机械行业覆盖面广,企业的地域分布、经营规模、生产类型、运作方式等都不一样,企业情况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实施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企业采用哪一种信息化模式,都要注意坚持效益原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注意投入产出比,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越先进的技术越好,也不是花钱越多效果就越好。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设备的选择要做技术经济分析,不能盲目攀比,盲目求新求高,贪大求洋。在某些具体应用领域中,只要能够解决问题的,不一定非得上最新、最高信息技术的硬件与软件;国产软件能够解决问题的,不一定非得要全套引进国外系统;在企业一时无力或无需实现高度集成信息化管理的情况下,先从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入手,解决现实的问题,才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实践中看,解决企业许多现存问题的信息化建设,有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现在有许多成熟技术花钱不多又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投入产出比相当高。当然,大型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有时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并且其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主体部分是属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范畴;加之企业为了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信息技术的必要升级所进行的后续资金投入,这一切投资与其可能带来的收益相比较也应物有所值,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中、长期经济效益。所以,效益不仅是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益的信息化建设能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效益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真正内在动力。  
  
  三、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注意“加强管理,打好基础”   
  
  中国信息协会的一次调查显示,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中,52.24%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较为一般,只有9.55%的企业认为效果很好。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深层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增值动力,只是把信息化建设当作向国家要投资的一种手段,恰恰忽视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讲,企业信息化建设所涉及到的绝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改变,而且涉及到思想创新、管理创新等深层次的问题。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对企业原有的人、财、物资源及产供销等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以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势力等各个方面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的一次大的变革和创新。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重大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实质上都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代表的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升级,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的创新。如果企业原来的管理是混乱和落后的,也没有改变的愿望,硬是用行政命令强制推行MRP-I-I、ERPT CIMS,再好的软件和硬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对于计算机而言,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混乱,输进去的是“垃圾”,计算机输出的信息也一定是“垃圾”。用工业化的办法进行信息化建设注定是要失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和运行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现代制造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应用与实践,无论是设计、制造、工艺、测试、质量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单一过程的信息化,还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综合集成的信息化,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基础,根据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原有的管理进行重新整合。长期以来,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状态,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尚未合理化、规范化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结果由于旧的管理模式基础太差,而新的现代管理模式又一时难以建立,终因“管理不到位”而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半途而废或效果不理想。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建立过程相适应、相协调,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在这方面,我们机械工业的一些先进企业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多年坚持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成功经验表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使企业的管理更加严谨,更制度化、规范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改善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充分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使得企业的管理能够更灵活、更有效、更人性化,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  
  
  “打好基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企业信息队伍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劳动,需要众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一方面需要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所必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制造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顺利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现在,企业必须把以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逐渐地拉到一起来,让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同时,也要让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参加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尽快解决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各企业都应当制订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把现有的专业人才使用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逐步形成吸引与培养信息化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机制,凝聚和稳定企业的人才队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走向信息化的道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和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我们的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给予应有的重视,技术路线决策正确,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专业队伍的建设,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我国机械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健康、快速地得到发展。我们广大机械企业就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企业公共关系,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活力,利用全球范围的资本、技术、信息和知识,为企业赢得并长期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推进我国机械、汽车行业的全面振兴。 
 

 
版权所有:浙江山武工装调节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浙ICP备18047701号-1    地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15路一道597号
电话:0577-85226422 中文电话:4008 110 110 转 山武工装   传真:0577-85226522    邮编:325055
E_Mail:swgz.info@gmail.com     网址:Http://www.h-j-g.com 浙ICP备18047701号